6月23日,南海区第十二届“博士进企业”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在金谷湾智创产业社区正式启动。24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将进驻南海区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为期6周的科研攻关,为南海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全国最早与清华大学建立科研实践基地的县区级政府之一,南海区自2012年启动“博士进企业”项目以来,已累计吸引354名清华博士前来实践。数据显示,过去12年间,该项目共完成科研项目272项,解决技术难题316项,创造经济效益超1800万元,申请专利68项,成为校地企合作的典范。
本届实践中,24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将分别在南海企事业单位从事20项科研项目研发,开展技术攻关、工艺突破、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方面工作。
在驱动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关键赛道上,高端人才已成为赋能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和核心引擎。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佛智院”)作为南海科创平台,依托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的创新力量,始终坚持“创新为灵魂、人才为根本”的方针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们真切体会到高层次人才对企业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作用。”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关键技术实验室主任黄石峰表示,自2019年起,已累计吸引18位清华博士到佛智院开展实践,双方携手攻克13项技术难题,完成7项科研项目,产出多份极具市场指导价值的科研报告,是团队核心技术攻坚的关键力量之一。
今年佛智院迎来5位清华博士入驻开启科研实践工作,规划的5个实践课题将紧紧围绕以市场实际所需为导向,直指产业核心痛点与学术研究热点,既具有充分的实践意义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南海在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很高兴能有机会走出熟悉的校园,亲身融入南海的发展脉搏,触摸产业的真实温度,理解基层治理的智慧。”2025年清华大学广东佛山南海实践支队党支部书记陈子奇对这次实践充满了期待,他表示,希望走进南海的企业车间、研发中心、政府窗口和社区街道,将课堂所学、研究所得在南海的土地上检验、应用,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发现新知,弥补不足,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非常感谢南海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暑期实践机会!”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士生刘冰涵表示,自己一直被南海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工业产业所吸引,她的研究方向是人体机械的数据模拟,希望能在这次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业生产中去。
除科研实践外,南海区还将围绕人文历史、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促使清华学子多形式、多途径地了解南海,让学子们切身感受南海的深厚底蕴与发展活力,了解南海的独特优势与发展潜力,为未来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博士进企业” 作为南海区柔性引才的一项品牌工作,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更搭建了长效校地合作桥梁,不少博士生返校后仍与南海企业保持密切合作,持续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南海正全力打造人才科创“桃花源”,通过优化政策体系、完善服务保障等,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未来,南海区将矢志不渝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希望清华学子在这次实践中尽情施展才华、大胆实践创新,也希望更多清华学子毕业后选择南海、扎根南海,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