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南海区科学技术局主办的“中试产业市场化共享机制研讨会暨第三十二期‘研之有悟’科技主题沙龙”在季华实验室成功举办。来自中试平台领域特邀专家、科创平台及企业代表等3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实地参观、政策解读、技术分享、金融赋能,围绕中试平台市场化共享机制展开深度研讨。
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南海正全力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中试生态体系。
活动伊始,参会代表走进季华实验室超滑中心,参观超滑中试平台的精密设备与半导体洁净车间,直观领略中试平台在技术验证、工艺优化环节发挥的关键作用,深切感受到中试平台对科技创新转化的重要支撑。
“概念验证和中试服务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核心环节”。区科技局成果转化股负责人庄晓寒致辞时强调,本次研讨会旨在推动中试服务向市场端拓展延伸;同时汇聚行业专家与金融资源,为中试平台建设提供技术诊断与资本赋能。庄晓寒表示,希望通过多方共商共建模式推动中试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创业孵化中心主任何静以“中试平台认知升级”为主题,系统阐释了中试平台的服务标准与流程规范。何静指出,市场化共享需聚焦“需求精准对接”与“服务闭环构建”,通过技术孵化、场景验证到市场转化的全周期服务,形成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中试平台案例:金属加工液“技术+设备+检测”三位一体模式。
季华实验室超滑科技中试平台负责人王红兵分享了金属加工液中试平台的产业化成果。该平台通过定制化中试服务,为汽车、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润滑解决方案,累计服务企业超百家,验证了市场化共享机制的高效性。
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科技合作部科技主管李心舟介绍了研究院在芯片加工、材料外延等方向的全流程服务能力。研究院自主研发的MEMS气体传感芯片技术已衍生出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氢气传感器等产品,在国内外汽车OEM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科技合作部科技主管李心舟。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佛山市分公司机构部项目主管卢翠仪分享了覆盖成果转化全链条的“中试综合保险”产品。通过打造“中试+保险”模式,助力中试平台加快构建完善多元化收入体系,逐步增强中试平台自我造血能力。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佛山市分公司机构部项目主管卢翠仪。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的各中试平台代表围绕验证试验、设备共享、服务案例、合作需求等展开深度交流。
佛山仙湖实验室、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科创平台聚焦中试服务体系建设,分别分享了平台协同企业突破中试瓶颈、推进场景化验证的典型案例。
国芯微电子、一方制药等企业则聚焦产业升级和业务拓展需求,提出借助中试平台建设契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汇腾生物、林至高分子、中南机械等企业分别分享了企业在生物制造、高分子材料、精密零部件领域的中试技术优势,展示各自中试平台在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中的支撑作用。
“益企创享”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小程序新开设了“中试平台”板块。
近期,南海区科技局在“益企创享”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小程序新开设了“中试平台”板块,展示部分中试平台的能力,为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提供链接途径,力求推动中试平台进一步市场化开放共享。
今年初,南海区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市场开放共享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成功入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4年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借此机会,南海区正着力搭建中试平台梯队培育库,力争到2026年建成不少于100个中试平台,培育30个公共服务能力突出的高水平中试平台,形成覆盖“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的创新矩阵。目前,全区获佛山市备案和认定的市级重点中试平台25个,概念验证中心4个,覆盖机器人、新型显示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工程等产业行业。